Trending News
4 Answers
- LinecityLv 51 decade agoFavorite Answer
其基本結構及特性不同
BJT 為電流控制元件
FET 為電壓控制元件
MOSFET 與BJT 最主要的差異是:
MOSFET 的閘極與源極(或是閘極與汲極)之間幾乎是絕緣狀態(由元件圖可想見),因此當G、S 極之間施加直流偏壓時,閘極電流為零(IG = 0)。相較於BJT,這也是MOSFET 最受稱道的優點!
MOSFET 導通
與否並非由閘極電流控制,而是取決於閘極與源極之間的電位差(VGS),因此一般稱MOSFET 為「電壓控制元件」;
BJT 因為IC 大小由IB 決定,因此稱為「電流控制元件」
CMOS 在靜止狀態幾乎沒有電流流動,不僅省電,而且由於低消耗功率,發熱量較小,因此可提高IC 中電晶體的密度,製作更大型、速度更快的數位積體電路。雖然高速切換時CMOS 仍需消耗可觀的電流,但是一顆大型的IC(如微處理機)中,同一時間可能只有部分的電路(邏輯閘)作動,因此整體而言CMOS 數位IC 遠比BJT 做成的IC省電
CMOS IC 的輸出電壓可達到兩個極限值,也就是
VDD 與0(rail-to-rail)
互補式金屬-氧化層-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簡稱互補式金氧半)是一種積體電路製程,可在矽晶圓上製作出PMOS(P-channel MOSFET)和NMOS(N-channel MOSFET)元件,由於PMOS與NMOS在特性上為互補性,因此稱為CMOS。此製程可用來製作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與其他數位邏輯電路。CMOS具有只有在電晶體需要切換啟閉時才需耗能的優點,因此非常省電且發熱少。早期的唯讀記憶體(ROM)主要就是以這種電路制作,由於當時BIOS程序和參數信息都保存在ROM中,以致在很多情况下當人們提到「CMOS」時,實際上指的是BIOS單元,而「設置CMOS」就是意指在設置BIOS。
BIOS 是用了CMOS 製程.所以大家這樣稱呼它.習以為常了
雙載子接面電晶體(BJT)
.少數載子元件,電流驅動型元件,其基極電流必須持續存在才能使BJT維持導通狀態。
.在基極端輸入電流時,集極端就會有電流產生,集極電流的大小依電晶體的增益而定。
.兩種操作模式:線性區與飽和區,線性區適用於放大電路,而飽和區則為開關使用。
.構造上存在一個儲存時間,BJT內部的少數載子儲存時間較長,典型的切換頻率僅可達十幾KHz左右。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
.多數載子元件,驅動方式為電壓控制,其閘源極尖必須維持存在適當的電壓才能使其維持turn on 狀態。
.將Vgs降至額定電壓即可將MOSFET降至turn off狀態。
.turn on與turn off的切換過程中會有閘極電容的充放電電流,其切換時間相當短,約幾十個ns到幾百個ns。
.導通電阻隨耐壓而增加,具有正溫度係數,適合並聯。
簡單來說BJT與MOSFET最大差異:
1.操作模式不同,BJT 為電流控制(容易產生熱),FET 為電壓控制
2.耗電不同
3.兩者操作上切換時間差1000~10,000倍
Source(s): 學校有教 - ReinhardLv 51 decade ago
講了那麼多....沒重點...
就BJT和MOS的面積差太多....
晶圓對於IC的重要...和信義區的土地一樣值錢....
寸土寸金....用MOS才能有效縮小IC的面積...
若只是用來做邏輯運算的話...用MOS來做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