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ing News
關於英國的產業變革
我想知道英國的產業發展過程
(從早期的農業、工業,到今日的高科技產業發展過程)
請盡量詳述過程,不要過度著重於工業發展,重點是變革的經過
例如部份沙漠地區,早期因環境因素發展綠洲農業,近來發現油田,轉向能源工業…類似這樣的發展過程
希望對於這方面問題有所了解或研究的人踴躍回答
另外也煩請註明資料來源(網站或是書目等)
PS 請勿張貼與題目不符合的網路資料!
謝謝以下兩位大大的回答,不過還是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欸…
英國的工業起源大家都差不多知道
我想了解的是英國的重點在於【過去】
像是他的農業資源如何啊?以自給性作物還是經濟性作物為主啊?
諸如此類的,工業的部份,真的請各位大大可以省略了!
6 Answers
- 1 decade agoFavorite Answer
「過去」啊,我沒辦法回答通史性的問題,但是「過去」就不算太大的問題了。
中世紀英國最為人知道產業是畜牧業,也就是生產羊毛。不過我們先緩一緩。
當時英國「最重要」的產業,當然是農業了。主要的作物是麥、大麥、小麥、燕麥、及豆類。其中麥(wheat)在黑死病前是主要的經濟作物,小麥、燕麥等是糧食作物,大麥則作成飲料。麥作為經濟作物是相對性的說法。農民一般不吃麥。麥價較高,能作成白麵包,是貴族或都市居民的主食,因此拿到市場上賣較划算。這種結構維持了多久,我不是很清楚,但在黑死病之後,開始有了重大的改變。黑死病後不只工人薪水提高、農地地租減少,農民的飲食習慣也改變,麥逐漸失去經濟作物的地位而成為全民的主食。但生產時,農民仍是以單一品種產量大小作決定,並不會一味地生產麥只為了吃白麵包。
畜牧業,一直到英國國王把羊毛輸出業榨乾以前(大約是十五世紀中期),羊毛一直都是英國最重要的外銷產品,主要銷售地是法蘭德斯。羊毛輸出連同其他國際貿易後來受到百年戰爭以及英王的財政上的干預(就是課以重稅,不為別的,就為錢嚕)逐漸式微,但自十四世紀起逐漸興盛的毛織業則提供內需市場,所以養羊仍有利可圖。
農耕所需的勞動力較大,黑死病之後,因為勞動力供給嚴重不足(人會死,地不會死),許多地主開始將農耕地改作畜牧用,也就是第一次的圈地。但可想而知,羊毛的需求不會平地生出來,所以這時羊畜業的榮景沒有持需很久。另一方面,因為人民飲食習慣改變,肉類的消費量大增,相關的畜牧業因此開始活躍。到了十五世紀,飼養肉牛對大地主而言是相對獲利較高的產業。
中世紀英國產業變化最大的時期是在黑死病之後的一段時間。但大致上來說,都是以農畜產業為主,而羊毛亦屬畜產品,漁業、林業、鹽礦等等,因為確乏連續性或地區性的完整資料,其規模很難評估,但我們知道當時的英國人會買西班牙的鐵和法國的鹽,會向漢撒商人買北歐木材、魚和毛皮,所以本地的產業可能相對不重要。一般家庭和大莊園會釀酒和啤酒,法國酒則是奢侈品。英國的毛織業亦逐漸重要,日後英國的棉紡業便奠基於此。
2007-02-04 00:07:46 補充:
修正翻譯的問題
原文_英文__正確翻譯
麥__wheat__小麥
大麥_barley__大麥
燕麥_oat___燕麥
小麥_rye___黑麥
- 6 years ago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answers? You can sign in to vote the answer.
- 1 decade ago
10世紀以前,英國原本還只是一個「蠻夷之邦」
11世紀的時候,和法國爆發「英法百年戰爭」,最後慘敗, 國家
政治動盪不安,內戰頻繁
12世紀,英國都鐸王朝統一大不列顛,政治、經濟漸有起色
14世紀,受到文藝復興運動影響,人文精神昂揚,促成英國形成
文明的國家
16世紀的時候,當時權歐洲最強的國家─西班牙,曾經企圖征服
英國,但是由於當時的航海技術還不發達,西班牙無敵艦隊在驟
變的西風中輸給了氣候,英國不費一兵一卒打贏了西班牙,從此
英國被搬上國際舞台,民族精神開始昂揚
17世紀,在民族自信的驅使下,英國開始大力發展海軍,四處征
討海外殖民地,並且積極發展商業,此時的英國已經有實力可以
和法國及荷蘭稱霸了;十七世紀末的時候,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
因暴政而被推翻,英國國會推動權利法案,架空國王權力,使英
國成為史上第一個政治最穩定的君主立憲國家
18世紀,爆發英法七年戰爭,英國擊敗法國,獲得了原屬於法國
的北美洲、印度殖民地,這兩個殖民地為英國提供了豐富的工業
原料,也促使了英國的工業革命,終於使英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
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同時歐洲爆發法國大革命,歐洲的黑暗
與英國的強盛形成強烈對比
19世紀初,拿破崙企圖征服英國,雖然沒有成功,但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損害英國極大,再加上十九世紀中期以後,德意志、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家也相繼進行工業化了,四處與英國為敵,國勢開始下降
20世紀,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沒落,美國繼之而起,取代了十八世紀英國的地位,成為世界最強國
2007-01-16 16:46:23 補充:
以上資料來源於我自己
哈哈, 這些資料高中歷史課本有啦^_^
2007-01-16 16:55:45 補充:
啊,對了
美國是在18世紀中後期獨立的
那時候法國大革命還沒爆發
但是英國已經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了
2007-01-21 17:02:59 補充:
農業啊?
你是想要了解英國歷代的農業制度還是英國的農業都生產些什麼呢?
如果問英國第一級產業都生產了什麼
那麼從很久以前到現在都是差不多的
不外乎就是種植小麥
畢竟英國緯度很高, 只能種植一些較耐寒的作物
除麥類作物以外, 幾乎沒有其他特別的
至於近代, 由於美國發展出機械化的農業耕作法
導致北美洲的小麥廉價傾銷於歐洲
促使歐洲種植麥類作物的國家皆大受打擊
因為傳統歐洲的麥類種植都是比較精耕細作的
產量較少, 無法和北美小麥批敵
英國亦不例外, 所以近代英國的第一級產業
幾乎全面改為畜牧業或是酪農業
至於麥類的糧食作物絕大部分仰賴進口
2007-01-21 17:04:58 補充:
如果你是想問農業生產制度的改革
那麼中古世紀的時候
由於受到當時歐洲封建制度的影響
英國採行"莊園制度"
讓貴族分割國土
每一個貴族至少都有一座莊園
每一座莊園都可自產自足, 不需要靠外地輸入物資
因此不利商業發展, 土地生產率也很低
一直到十七世紀時, 國會決定加強土地生產力
進而實施圈地運動
其實行方法有點類似國父的"平均地權"
用政府力量介入, 收回貴族分封的莊園
重新分化農地和土地所有權, 使用權
讓農地可以集中在生產力較高的地方
生產力較低的土地可用作工業用地或商業用地
讓歐洲的第一級產業自由化
變成了混合農業的生產制度(即農,畜共同發展)
2007-01-21 17:08:14 補充:
補充一下
簡而言之呢
古代英國主要以糧食作物為主(麥)
現代英國則以經濟作物為主(混合農業,畜牧,酪農)
Source(s): 我對德國比較有興趣= = - 1 decade ago
一般強調英國自十七世紀以來發生一系列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以迄金融革命的發展歷程,但以「產業」而論,仍是以十八世紀後半首先發先於紡織業的工廠制度最為里程碑式的發展,這也即是英國的「產業革命」。值得注意的,「產業革命」絕非只是由於應用大規模生產的機器,不是單靠科技發明的因素所能完成,而其實涉及某些重要的「制度變遷」以及文化意識變遷。前者主要指的是各類相關法令的配套乃至於政府公布的針對包含童工、女工在內適用的勞工「工時制度」法律;後者則涉及部份基督教教會與社會「改革家」們宣傳的「時間即金錢、工作神聖」等要求勞工努力工作的意識形態變動。
Source(s): Douglass C. North, 劉瑞華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