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ing News
什麼是五胡亂華 是不是又叫永嘉之亂
以前好像讀過...但是10幾年前的事了 (現在忘了)
請各位大大幫我說明 謝謝
1 Answer
- 2 decades agoFavorite Answer
五胡亂華的序幕是匈奴人劉淵之建立漢國和稱王稱帝,而其鄭士
開端則應推「永嘉之亂」。永嘉之亂指的是永嘉五年(三一一年)匈
奴族所建立之「漢」國兵陷洛陽、擄懷帝北歸的變亂,它決定了西晉
覆亡之命運。
茲將永嘉之亂和西晉滅亡的背景、經過略述如下:
一、胡人內徒,劉淵稱帝:東漢以後,匈奴、羯、鮮卑、氐、羌
等西、北邊境的胡族逐漸內徒,與漢族雜居,其中匈奴人是
最為強大、首先稱王的。東漢時,北匈奴在漢軍的打擊下逐
漸西遷,而南匈奴則相率內徒並歸順於朝廷。後來因全國割
據混亂,并州的匈奴族首領遂擁眾據土,「張雄跋扈」。他
們自稱是兩漢皇室之後,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起而反晉。永
安元年(三○四年),正當晉室諸王還在自相殘殺之際,匈
奴人劉淵在離石(今山西離石)稱大單于,旋遷至左國城(
在離石北),稱漢王(三○四 -- 三一○),建元元熙。至
永嘉三年(三○八年),劉淵更進一步稱帝,定都於平陽(
今山西臨汾西)。
二、洛陽陷落,懷帝被擄:劉淵在建國之後,即屢屢派兵攻晉,
佔領了上黨、太原、河東、平陽等郡,後又派其兒子劉聰、
族子劉曜等進攻西晉首都洛陽,使京師大為震動。永嘉四年
(三一○年),劉淵死,子劉和嗣之,不久和弟劉聰殺和而
自立為帝(三一○ -- 三一八)。永嘉五年(三一一年),
劉聰派劉曜(? -- 三二九)、石勒(二七四 -- 三三三)
等將兵進攻西晉,打進了洛陽,晉懷帝也被擄北上。「曜等
遂焚燒宮廟,逼辱妃后,......百官士庶死者三萬餘人。帝
蒙塵於平陽」。因此事發生於懷帝永嘉年間,故史稱「永嘉
之亂」。
三、愍帝出降,西晉覆滅:永嘉七年(三一三年)初,懷帝在平
陽被劉聰所殺。不久,愍帝鄴(三一三 -- 三一六)在長安
即位。建興四年(三一六年),劉曜率匈奴兵攻北地,晉師
不戰而潰。劉曜又逼京師,使內外斷絕,長安飢甚,人相食
,死者大半。是年十一月,「(愍)帝乘羊車,肉袒銜璧,
輿櫬出降」,西晉至是遂亡,國祚僅歷五十一年即告終結。
西晉統一全國為時短暫,其速亡之原因約有如下數端:
(一)驕奢淫逸,政風敗壞:晉武帝靠父祖之權勢,輕易奪得天
下,即位後即荒淫奢侈,後宮粉黛逾萬。世族豪門憑門第
為官,競以奢華為榮。故西晉一代之政風,自始至終、自
上而下,極度頹廢腐敗,其國祚短促之因早已種下。如傅
咸曾對武帝忠告,云「奢侈之費,甚於天災」,「今者土
廣人稀而患不足,由於奢也」。
(二)分封失當,導致內亂:晉初復行分封之制,委諸王以軍政
大權,終成外重內輕、強枝弱幹之勢,釀成連亙十數年的
八王之亂,遂使晉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三)武備不修,制胡無方:武帝盡罷州郡之兵,使地方力弱、
武備不修。對內徒之胡人既未採取善策,又諸般虐待,甚
至徵之為兵,致令五胡坐大、群起亂華。
(四)天災頻連,民不聊生:自惠帝起,中原慘歷戰亂,加以北
方連年災荒,民生凋敝,社會殘破,於是流民起義四起,
大大削弱了西晉的統治,也給五胡以可乘之機。據載,在
永嘉之亂前一年,京師大饑,「荒饉日深,殿內死人交橫
」,京畿重地猶如此,其他地方之慘則可想而知。
Source(s): http://sokamonline.com/C-Hist/W_Chao2b.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