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的介紹
我要口琴的介紹
要有製造人、年代、國家、音色等....................
我報告要用
種類
5 Answers
- Anonymous1 decade agoFavorite Answer
口琴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前 3000 年(黃帝元年是 2674 B.C.), 中國的 Nyn-Kwa 大帝發明了"笙",此乃口琴的始祖。 (註:笙為以竹片當簧片 發音的樂器) -18 世紀時(中國元朝),馬可孛羅將 "笙" 帶回歐洲,其利用簧片(竹片)發音的 原理,造成了腳踏風琴、手風琴、薩克斯風及口琴的發明。
1812,德國一位鐘錶匠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把口琴,其上共有 21 個音,鐘錶匠 稱其為 "mundaeoline" (德國語;意思是 mouth)。 就我們現今所知,口琴是源於十六歲大的巴奇曼(人名),是他對音樂性創新發 明的第一個登記的歐洲專利,他把這項發明命名"aura"。
這樂器用一連串的簧 片水平排列製成(和現在的口琴有點像),因為它採半音階式排列,且只有吹的音 ,所以吹起來非常的不方便。"巴奇曼"將這了不起的發明介紹給他的哥哥,雖然 直徑只有四英吋(約10.18公分),但卻有二十一個音,且不用鍵盤(鋼琴)就能表現 出強弱音,並具有六種調,每個音可任人要吹多久就有多久。
此後"巴奇曼"的發明被廣為模仿,且不斷被改良,尤以"波希米亞"的一位樂器家-- 李希特(Richter)最為重要。1826年,李希特把巴奇曼的發明改良成歐洲人眾所皆知 的口琴。直到1857年口琴史有了戲劇性的轉變,一位德國鐘錶家--"何納"(Hohner)轉成了全職 的口琴製造商.在他家人及一位工人的協助下,那年他生產了650隻口琴.隨後,他又在 當地增聘一些工人且開發出大量製造口琴的技術.年輕的"何納"是位傑出的商人,他在 口琴外殼做了漂亮的裝飾,並且印上製造商的名子,在在都顯示其做生意的精明。
如此更促使"何氏公司"成了世界口琴的領導先驅.到了1887年,"何氏"每年製造出一百萬隻以上的口琴.現在,"何氏"生產九十種以上不同的口琴,各式各樣不同調的口琴,並且 能演奏出古典.爵士.布魯士.鄉村音樂.搖滾樂...等等,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原始樂。
1857年,24歲具有獨到眼光的德國人 Matthias Hohner 看中了口琴是他的創業契機, 於是在 Trossingen (特勞辛根) 鎮開了一家專門製造口琴的工廠,從此口琴進入了由生 產線大量生產的時代,第一年 Hohner 與他的太太及兩位工人共造出了 650 把口琴。
1857年,24歲具有獨到眼光的德國人 Matthias Hohner 看中了口琴是他的創業契機, 於是在 Trossingen (特勞辛根) 鎮開了一家專門製造口琴的工廠,從此口琴進入了由生 產線大量生產的時代,第一年 Hohner 與他的太太及兩位工人共造出了 650 把口琴。 口琴的市場在德國及歐洲漸漸打開,年年有所增長。而後 Hohner 的 cousin 帶了幾把 口琴移民至紐約後,市場重心遂移到美國。美國南北戰爭開打之後,因口琴易於攜帶的特性,而廣為南北方的士兵們所喜愛,成 為最受歡迎的手上樂器。
藍調口琴(Blues Harp)的產生至今仍不清楚(就像藍調音樂的產生亦不可考)。也許口琴 可以壓音這碼子事是不經意被發現的,之後口琴就被改進成今天的樣子(指藍調口琴)以 模仿 field holler (田野吟唱者) 的呻吟及哭喊聲,並且可以經由Blues Harp Style 吹法而得到藍調中重要的兩個音 b7 及 b3 ("blue" note)。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黑人大量擁入芝加哥,芝加哥因此孕育了許多傑出的藍調樂手 ,包括藍調口琴演奏者。這些高手奏出了 sound of Chicago-style blues harmonica -- 這些聲音為 voice-like sound,包括 eerie howl (怪誕的咆哮、哀號), raucous yells(聲音沙啞的呼喊) to whispers and sighs(悲歎),它們是引人注目的聲音,以即引起聽者的注意。
保養:
1、吹奏之前:
如果可以最好先以P的音量'熱琴'。熱琴的目的,在於使簧片習慣由口腔所吐出的熱氣,以免後來吹奏時太過熱情,導致簧片會有「岔音」的後果出現,且如此也能使吹奏的過程更加順利。
2、吹奏時:
避免突然把口琴吹的很大聲,久了以後簧片容易損壞。
3、吹奏完畢後:
「輕輕」拍口琴,將口水拍出來,噴上酒精,琴格朝下靜放20~30分鐘,之後才把口琴收起來。
口琴是以簧片發聲,因此口琴當然怕水,口水也不例外,但這不是指吹口琴的時候不能流口水,而是吹完之後,最好將琴格向下置放,一段時間後才收起來。
口琴保養進階版
1、吹奏口琴的時候最怕簧片不爭氣,進而出現「岔音」的情形,就是台語說的「ㄅㄧˋ ㄘㄟ」。為了避免這類情地發生,預先讓簧片欲熱膨脹,使用的方式當然不是在火上烤,可以先用輕微的氣,慢慢呼出,慢慢轉強至一般氣量的強度,再逐步提升氣的強度。我們可用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判別簧片是否「熱」好了,吹高音與低音的地方,這兩個地方通常比較難吹,但是「熱」了之後,簧片就會變的比較容易發聲。
2、簧片通常有他一定的延展性,如果一下子用暴力的吹法,那麼簧片進棺材的日子也不遠了吧。因此,吹奏時如果需要很大聲的吹奏,建議先以些微的氣量再提升,我們可以用下面的圖示來說明。
氣從小到大漸強 一開始氣的強度就是F
在圖A中,就算要吹奏的音量為F,可是還是從0的音量由小到大,這次比較建議的方式。
在圖B中,直接以F的音量吹奏,將會導致音色有''暴力''傾向。
口琴的清潔
複音口琴(膠格)
另外口琴用了一段時間後,都會有口水的垢出現,時間一久垢越積越厚,用起來不衛生,也會因此改變簧片的音色。
工具:軟毛牙刷、扁的及十字的螺絲起子
步驟:
1.用螺絲起子將面版拆開
2.用螺絲起子將鑲有簧片的銅板拆開
3.用牙刷(可沾牙膏)用刷牙的方式替琴格刷牙。
*注意:這裡用的是冷水,且只有膠格的口琴才能用此方式清洗。
複音口琴(木格)
方法與膠格的清潔方式雷同,只有一點要注意,木格口琴遇水膨脹,所以只能用軟毛牙刷溫柔地刷琴格,不能用水沖。刷琴格時,要由內往外刷,切忌不要猛然把牙刷就往琴格裡塞,以免簧片遭受不測。
Source(s): http://www.cc.ncu.edu.tw/~w3ncuhar/A-3-a.htm -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answers? You can sign in to vote the answer.
- 趴趴熊Lv 61 decade ago
口琴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前 3000 年(黃帝元年是 2674 B.C.), 中國的 Nyn-Kwa 大帝發明了"笙",此乃口琴的始祖。 (註:笙為以竹片當簧片 發音的樂器) -18 世紀時(中國元朝),馬可孛羅將 "笙" 帶回歐洲,其利用簧片(竹片)發音的 原理,造成了腳踏風琴、手風琴、薩克斯風及口琴的發明。
1812,德國一位鐘錶匠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把口琴,其上共有 21 個音,鐘錶匠 稱其為 "mundaeoline" (德國語;意思是 mouth)。 就我們現今所知,口琴是源於十六歲大的巴奇曼(人名),是他對音樂性創新發 明的第一個登記的歐洲專利,他把這項發明命名"aura"。
這樂器用一連串的簧 片水平排列製成(和現在的口琴有點像),因為它採半音階式排列,且只有吹的音 ,所以吹起來非常的不方便。"巴奇曼"將這了不起的發明介紹給他的哥哥,雖然 直徑只有四英吋(約10.18公分),但卻有二十一個音,且不用鍵盤(鋼琴)就能表現 出強弱音,並具有六種調,每個音可任人要吹多久就有多久。
此後"巴奇曼"的發明被廣為模仿,且不斷被改良,尤以"波希米亞"的一位樂器家-- 李希特(Richter)最為重要。1826年,李希特把巴奇曼的發明改良成歐洲人眾所皆知 的口琴。直到1857年口琴史有了戲劇性的轉變,一位德國鐘錶家--"何納"(Hohner)轉成了全職 的口琴製造商.在他家人及一位工人的協助下,那年他生產了650隻口琴.隨後,他又在 當地增聘一些工人且開發出大量製造口琴的技術.年輕的"何納"是位傑出的商人,他在 口琴外殼做了漂亮的裝飾,並且印上製造商的名子,在在都顯示其做生意的精明。
如此更促使"何氏公司"成了世界口琴的領導先驅.到了1887年,"何氏"每年製造出一百萬隻以上的口琴.現在,"何氏"生產九十種以上不同的口琴,各式各樣不同調的口琴,並且 能演奏出古典.爵士.布魯士.鄉村音樂.搖滾樂...等等,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原始樂。
1857年,24歲具有獨到眼光的德國人 Matthias Hohner 看中了口琴是他的創業契機, 於是在 Trossingen (特勞辛根) 鎮開了一家專門製造口琴的工廠,從此口琴進入了由生 產線大量生產的時代,第一年 Hohner 與他的太太及兩位工人共造出了 650 把口琴。
1857年,24歲具有獨到眼光的德國人 Matthias Hohner 看中了口琴是他的創業契機, 於是在 Trossingen (特勞辛根) 鎮開了一家專門製造口琴的工廠,從此口琴進入了由生 產線大量生產的時代,第一年 Hohner 與他的太太及兩位工人共造出了 650 把口琴。 口琴的市場在德國及歐洲漸漸打開,年年有所增長。而後 Hohner 的 cousin 帶了幾把 口琴移民至紐約後,市場重心遂移到美國。美國南北戰爭開打之後,因口琴易於攜帶的特性,而廣為南北方的士兵們所喜愛,成 為最受歡迎的手上樂器。
藍調口琴(Blues Harp)的產生至今仍不清楚(就像藍調音樂的產生亦不可考)。也許口琴 可以壓音這碼子事是不經意被發現的,之後口琴就被改進成今天的樣子(指藍調口琴)以 模仿 field holler (田野吟唱者) 的呻吟及哭喊聲,並且可以經由Blues Harp Style 吹法而得到藍調中重要的兩個音 b7 及 b3 ("blue" note)。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黑人大量擁入芝加哥,芝加哥因此孕育了許多傑出的藍調樂手 ,包括藍調口琴演奏者。這些高手奏出了 sound of Chicago-style blues harmonica -- 這些聲音為 voice-like sound,包括 eerie howl (怪誕的咆哮、哀號), raucous yells(聲音沙啞的呼喊) to whispers and sighs(悲歎),它們是引人注目的聲音,以即引起聽者的注意。
保養:
1、吹奏之前:
如果可以最好先以P的音量'熱琴'。熱琴的目的,在於使簧片習慣由口腔所吐出的熱氣,以免後來吹奏時太過熱情,導致簧片會有「岔音」的後果出現,且如此也能使吹奏的過程更加順利。
2、吹奏時:
避免突然把口琴吹的很大聲,久了以後簧片容易損壞。
3、吹奏完畢後:
「輕輕」拍口琴,將口水拍出來,噴上酒精,琴格朝下靜放20~30分鐘,之後才把口琴收起來。
口琴是以簧片發聲,因此口琴當然怕水,口水也不例外,但這不是指吹口琴的時候不能流口水,而是吹完之後,最好將琴格向下置放,一段時間後才收起來。
口琴保養進階版
1、吹奏口琴的時候最怕簧片不爭氣,進而出現「岔音」的情形,就是台語說的「ㄅㄧˋ ㄘㄟ」。為了避免這類情地發生,預先讓簧片欲熱膨脹,使用的方式當然不是在火上烤,可以先用輕微的氣,慢慢呼出,慢慢轉強至一般氣量的強度,再逐步提升氣的強度。我們可用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判別簧片是否「熱」好了,吹高音與低音的地方,這兩個地方通常比較難吹,但是「熱」了之後,簧片就會變的比較容易發聲。
2、簧片通常有他一定的延展性,如果一下子用暴力的吹法,那麼簧片進棺材的日子也不遠了吧。因此,吹奏時如果需要很大聲的吹奏,建議先以些微的氣量再提升,我們可以用下面的圖示來說明。
氣從小到大漸強 一開始氣的強度就是F
在圖A中,就算要吹奏的音量為F,可是還是從0的音量由小到大,這次比較建議的方式。
在圖B中,直接以F的音量吹奏,將會導致音色有''暴力''傾向。
口琴的清潔
複音口琴(膠格)
另外口琴用了一段時間後,都會有口水的垢出現,時間一久垢越積越厚,用起來不衛生,也會因此改變簧片的音色。
工具:軟毛牙刷、扁的及十字的螺絲起子
步驟:
1.用螺絲起子將面版拆開
2.用螺絲起子將鑲有簧片的銅板拆開
3.用牙刷(可沾牙膏)用刷牙的方式替琴格刷牙。
*注意:這裡用的是冷水,且只有膠格的口琴才能用此方式清洗。
複音口琴(木格)
方法與膠格的清潔方式雷同,只有一點要注意,木格口琴遇水膨脹,所以只能用軟毛牙刷溫柔地刷琴格,不能用水沖。刷琴格時,要由內往外刷,切忌不要猛然把牙刷就往琴格裡塞,以免簧片遭受不測。
Source(s): 知識